從患者、醫療提供者、健康小屋技術提供者三方面闡述了智慧醫療的實現方式,發現智慧醫療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五個方面的問題,包括宏觀指導文件缺位、法律法規不健全、關鍵技術突破、專業人才匱乏這五方面,并依據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,緩解看病貴看病難的現狀,為構建健康中國貢獻一份力量。
一、引言
健康小屋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,其中包括智慧城市、智慧醫療等理念。智慧醫療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,對其概念尚未有明確的定義,領域內專家、學者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見解,吳越等認為智慧醫療是以醫療云數據為核心,以物聯網、數據傳輸交換為技術,將電子病歷、電子健康檔案、醫療物聯網相結合以構建醫療衛生服務和最優管理的醫療體系。
筆者認為,健康小屋智慧醫療,即運用互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等技術信息手段,有效落實分級診療策略,達到大病到醫院、小病在社區的基層首診就醫秩序,解決優質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及分配不均的問題,真正實現便民利民,助推健康中國的建設。
二、智慧醫療發展概況
從國家政策來看,
健康小屋自智慧醫療理念提出以后,國家政府大力支持智慧醫療的發展,制定了相應的政策規劃。2018年4月,國務院正式發布了《關于促進“互聯網+醫療健康”的發展意見》。7月,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《關于深入開展“互聯網+醫療健康”便民惠民活動的通知》,要求加快推進智慧醫院建設,改善就醫體驗,讓百姓少跑腿,數據多跑路。
從衛生醫療機構來看,隨著新醫改以及分級診療的不斷推進,各大醫院不斷轉變醫療管理理念,從“以治療為中心”轉向“以病人為中心”,不斷實現以治到防的轉變。各醫療機構通過為患者建立電子健康檔案,推出手機APP、微信公眾號等便民掛號方式,逐步實現智慧醫療。
從技術層面來看,
健康小屋智慧醫療借助移動互聯網大數據、智能終端、云計算、傳感器等技術,保證了數據的收集、檢測、整合與及時傳遞,使信息資源共享、遠程醫療成為可能,為實施分級診療策略、落實新醫改提供技術支持。
未來幾年內,
健康小屋在新醫改的指導下,中國的智慧醫療將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,國家政府將會加大各地智慧醫療建設方面的投入,切實解決優質醫療資源不足、信息共享性差、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。